反复铭记修身成才志存高远虽天命难易枉然但人之所能为者不亦多乎
1.学而未明,如同未踏足之人;明而未行,如同知晓天文却不观星辰者。——黄睎
2.过失不改,乃是过错的体现。——《论语》
3.知耻为勇之先兆。——《中庸》
4.己之所能,人亦可及;己之所长,人亦可超越。——《中庸》
5.志存高远,不为小利动心。——岑参《关人赴安西》
6.时机难得,一一抒发真情实感。——文天祥
7.人人都有成就尧舜的能力。——《孟子》
8.小事忍耐,则大计便乱了套。——《论语》
9.书到手时方感到不足,只要经历了事情,便会深刻体会其艰难。在陈廷焯的话里。
10.说话的人无需负责,但听着的人就足够警惕了。这话出自于诗序。
11君子应谨慎言辞,却应该敏捷行动起来。这句话出自于 《论语》。
12老吾老,以及众生老;幼吾幼,以及众生幼。这句来自于 《孟子》。
13强者的力量在于自己,有强者的手段,不必向别人夸耀。这句话出自於警世通言。
14君子务本,本立则道生。这句来自於 《论语》。
15哀求父母,我因他们的辛勤劳作而来生的痛苦,这是一句古代诗人的表达方式,从诗经中摘录出来的。
16位卑微但誓死不忘国土的情怀,是陆游在书写病起书怀时所表达出的豪迈情操。
17广泛学习须持久不懈,而持久不懈则需要坚定信念,这是葛洪的一番教诲。
18君子的言行相符,而不是只说而不做,这是从 《论语》 中引用的名言。
19我虽有生命有限,但知识无限广阔。一句话,它触及了生命与知识之间永恒的问题,是庄子的哲理之一。
20即使国家需要牺牲,也决不会回避这份牺牲的事业,这话由吕坤在他的著作“**语·卷上”中提及。
21读书三到:指的是心灵上的领悟、眼界上的开阔和口头上的传授,这些都是朱熹对于学习重要性的理解和总结。
22诚信如同山一样稳固,果敢如同河流一样奔放,這是从孔子的弟子们那里听闻到的忠告,他提出它是在讲述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包含两方面:第一点就是你的行为要符合你的口头承诺,即“言必信”,第二点就是你必须能够把自己的承诺付诸实践,即“行必果”。
23凡事三思后再行动才不会犯错误或遭受损失。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先考虑后再采取行动,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或者带来负面的影响。
24对国家有益的事物,无疑我们应当爱护它们,对国家有害的事物,我们自然更愿意讨厌它们这是晏子春秋中的记载,其中晏 子作为鲁国的大夫,他通过这些话来说明什么事物对国家来说是好还是坏,并且他认为只有那些对国家有益的事情才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保护。而那些对国家有害的事情呢,则应该被严厉地打击和排除出去,因为这样的做法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同时也能确保个人的安全和福祉得到保障.
25知道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不知道的时候,就算不知道也是知道了一定的真理,因此这叫做知也。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了解,那么就算知道也是没有用的,所以这种认识很关键,它让我们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入,也更加接近真理
26 学习并思考,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但仅仅思考而没有实际应用则可能导致迷茫或失败。此处引用的是孔子的名言,在其中,他强调通过学习结合实际操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27活得像英雄死得像猛将,让我们以此激励自己,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28违背正义终将自食其果
29小人的过错往往隐藏着虚伪的手段
30笑看五十步走百步,轻蔑对方的小聪明妙举
31万卷书籍加以研究,一挥笔即景色尽绘
32说话缺乏章法,全凭行动不能完成目标
33笨鸟先飞早入林,因勤勉早起成功较多
34山高路远不断寻找路径,用汗水浇灌智慧
35忧患产生英雄,安乐导致衰败
36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是能够认识并改正错误的人,其善良程度将最大化
37追求知识近似智慧,与积极努力工作相似,都能让你变得更优秀
38见到美德如若望不到,比擅长探索暗渊还要困难;见恶劣如探火宅然容易
39年轻力气用不好,将一辈子白费掉
40当仁断然拒绝老师,更胜于师傅无法匹敌
41千里的堤坝因为蚁穴破坏,最终倒塌;百尺高屋因为烟雾侵袭迅速烧毁
42不要给予别人那种你自己都不希望得到的事情
43君子的美德并不反映外貌,小人才反复地说他漂亮
44遇到不知情的情况,不愠怒,更显君子的风范吗?
45天下的兴亡,每个人都应尽责参与
46报效祖国的心愿,一旦死亡即已完成
47志存高远,无悔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