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说说

为什么押韵的句子听起来那么好听

很多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古诗,尤其是节奏非常规律的押韵诗,即使我们不明白诗背后的含义,读起来那些优美的韵律也会在我们的嘴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押韵一般是指通过韵律的排列,使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间隔、有规律地重复出现,从而达到声音的和谐回旋。 一般有头韵和尾韵,汉语以尾韵居多。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难辞别,东风无力花谢。

春蚕丝到死才用尽,蜡炬到化为灰烬才干。

晨镜愁满,鬓云却变,夜歌月色冷。

到达彭山的路并不多,青鸟勤勤恳恳地来访。

每个句子的结尾都有相同的韵“an”。 顺着韵律的引导,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要读完这首押韵的诗。 如果大声朗读,这句韵律似乎瞬间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朗读的乐趣油然而生。

流行歌词的押韵也有类似的效果,比如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的歌词:“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我曾经躲雨的屋檐”。你。” 与“安”同韵,将爱情时微妙的意境渲染得恰到好处,听起来特别优美、舒服。

您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押韵的句子会给我们带来舒适的体验?

押韵的句子会给我们带来舒适的体验| 土冲创意

Rhyme减少了信息处理的陌生感

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韵律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分块策略——分块是将一些分散的信息处理成更容易记忆的小整体。 诗词行尾之间的韵律将内容和声音联系起来,让我们可以利用声音来记忆句子,减少书面信息的陌生感,降低认知难度,减轻短期记忆的负担。 认知神经科学将大脑处理信息的轻松程度称为“处理流畅性”,而巧妙的押韵是提高处理流畅性的好方法。

例如,上面提到的“无题”中,“an”出现在第一句的末尾,类似的音节出现在后面的句子中。 这种重复的韵律形成的“熟悉感”使得信息处理过程变得更加容易。 ,而不消耗太多的认知资源。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儿歌、启蒙诗总是押韵了,因为巧妙的押韵使它们朗朗上口,提高记忆和学习效果。

加工流动性带来审美愉悦

加工流畅性理论认为,大脑处理外部信息的流畅程度也会影响我们的审美体验。

在认知神经科学中,有一个较新的分支,称为神经美学。 它是一门实验科学,主要利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结合神经心理学和美学,来探索艺术、音乐作品等为什么要创造愉快的体验。

认知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在德国著名的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工作。 2013年,他系统地研究了诗歌的节奏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 在实验中,科学家要求受试者仔细聆听精心设计的诗歌,然后要求他们从多个维度对这些诗歌进行定量评分,例如他们对诗歌的喜爱程度以及所经历的愉悦程度。 经过统计分析,他们发现人们情不自禁地比那些不押韵的诗歌更喜欢押韵的诗歌,而且能从诗歌的节奏中感受到更多的快感。

为了进一步证实实验结果,他们在2016年再次设计了类似的实验。最终,他们不仅能够完全重复三年前的主要实验结论,而且还进一步发现韵律对人的影响。人们对诗歌的喜好和愉悦感与诗歌本身的长度和节奏无关。 换句话说,只要押韵,就会引起人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也许你觉得这些主体的个人感受太主观了。 为此,Christian还推出了一种额外的更加客观的实验检测方法——事件相关电位(ERP)。 通过ERP实验,他们发现与非押韵诗歌相比,受试者的特定大脑区域对押韵诗歌产生的大脑电刺激的反应较弱。 换句话说,押韵诗不那么“费脑力”。

韵律之美让我们的大脑享受它 | 图虫创意

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韵律可以借助音韵的相似性或一致性而转化为和谐一致的声音信息。 这种美会让我们的大脑进入一种舒适的状态,沉浸其中,享受其中。

押韵可以增加语言表达和沟通效果

美国传播学家Walter J. Ong写了一本叫《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的书,主要研究“口语陈词滥调”,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修辞学”。 他在书中表示,在文字出现之前,口语是人类储存、记忆和传递知识的主要容器。 每次我们使用一个单词、句子或符号时,我们都在创建一个信息容器。

沃尔特·翁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对口头陈词滥调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 换句话说,顺口溜可以绕过人们的心理防线,直接溜进人们的脑海。

比如“饭后百步,活到九十九岁”。 当你第一次听到这样简洁押韵的句子时,你会怀疑它是假的,还是永远不会忘记并深信不疑? 我相信大多数人在有机会提出质疑之前,就已经不假思索、毫不费力地写下了它。

顺口溜直接溜进我们的大脑 | 土中创意

顺口溜为何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这是因为,首先,文本朗朗上口的语气很容易让人忽视文本内容的逻辑问题,简单地将前后事物联系起来; 其次,押韵短句特别好记,听一遍就很容易记住。 可以牢牢记住; 第三,歌曲特别容易传播。 一句话重复得越多,人们就越容易加深理解,熟悉感也会更加愉悦。

那么,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一些顺口溜或者打油诗,让我们的文字和语言更有表现力,影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