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p-content/uploads/2024/02/d43240852c9649cfb481d5bfec41f3a4.jpg)
发现自然之美浅析诗经的山水描写和自然观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 收录了西周早期至春秋中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300多首。 诗的内容极为丰富,对自然景观有深刻的理解。 有一种近乎不自觉的描述。
《诗经》借景抒情的隐喻手法
《诗经》中,倒笔行的手法往往从自然风景入手,引出主人公的情感表达。 例如,《陈风·泽北》第一章前两句说:“河对岸,有香蒲、荷花。” 女子以河边的花草树木触景生情,引发情感的爆发; 《卫风·萌》《七水堂堂》《渐车帘》描述了女主角爱情破碎、被抛弃后渡过七水河的场景。巨大的七水水花溅湿了她乘坐的汽车和衣服,让人心潮澎湃。感受她心情的沉重;《小雅》《绵水》:“绵流水满汤……心中忧愁不能忘。”水汤用来比喻人的悲伤,通过对江景的描写,表达了忧家、家国的情感。
《国风》《小雅》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逐渐被更加温和、客观的描述所取代。 人们关注自然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之美结合在一起。 相应地,以物抒志、借物抒情的比行手法也应运而生。
《诗经》中的山意象
在《诗经》对自然物的描述中,“山”的意象非常突出。 人们对“山”的敬畏和崇拜,一定是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反应。 面对如此神秘雄伟的山峰,祭祀是人类表达态度的方式。 《礼记·祭祀》云:“山林河谷丘陵,能生云,起风雨,见妖怪,皆谓之神”; 《周礼·春宫·大宗伯》还有“血祭社稷、五祭、五山”的记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留下了许多山神占卜的记载。河流。
《诗经》中出现的山水初步统计
“山”字在《诗经》中出现六十余次,再加上丘陵、丘陵、岩石、山谷、山脉、丘陵等与“山”相关的词语,就有多达百倍; 同时,与“山”相对应的“水”字在《诗经》中也频繁出现,总计达30余次。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山”那么多,但与“水”有关的词如溪、川、海、江、溪、河、泉、涧、塘、沼、岸、沼、深渊、盘踞、沼泽、河流、朱、大陆、江河、汤汤、澎湃、阳阳等等,总共近三百那么多。 仅从这个数据来看,当时的人们对于大自然美丽的风景非常感兴趣。
《诗经》中描写山水的名诗
《诗经》中也有不少篇章是当时统治者祭祀山川的歌曲。 以大雅、宋词最多见,以周宋最多见。 《诗经·周颂》里就有很多。 例如,《班》是《诗经》第一首诗。 书中描述了周人登山祭祀的情形:“天子时,周朝高耸,当落入崇山峻岭,仍如西水。” 【《周歌·石麦》】,展现山水壮丽的景色。 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具有强烈空间感的河山,寓意着周朝的强盛与宏伟,也表达了周朝一统天下的磅礴气概。
《天作之合》中高耸的岐山
《周歌》《天工》云:“天造高山,大王荒凉;造山,文王安定;作祸,齐国有夷人,他的子孙保护他们。” 表达了周统治者对他们的感情。 岐山虔诚的祭祀,充满了对岐山神的崇敬和祈祷。 雄伟的山峰与使周王朝昌盛的圣人形象一致,庄严肃穆,极具艺术感染力。
《宋高》中的雄伟山脉
《大雅·松皋》中有一句话:“松山高如山,马高如天。魏山神降,学生良如申。” 首先,他热情地赞美了嵩山高耸入天的雄伟和壮丽,然后说,诸神的灵气降临于此,所以伏侯神波诞生在人间。 他利用山脉的威严,引来众神的恩赐。 这是一首非常文艺的祭祀山神的歌曲。
《小雅》中对南山的描写
还有《小雅·新南山》“信南山,守玉田。原兮,曾孙天智”的描述。 这首诗描写了人们在终南山畔耕作、劳作、祭祀的情景,也是一首祭祀山神的歌曲。 比如《诗经·小雅·天宝》中有一句话:“天宝为万物所定,如山、如山、如丘、如陵、如水,万物皆增,就像月亮的坚忍,又像太阳的升起,就像南山的长寿,永不坚强,也不倒塌,就像松柏的茂盛,一切都可以传承。 用南山这个常见的比喻来庆祝生日是非常恰当的。 用大自然的高山来比喻人的长寿是非常恰当的。 后来的贺词“万寿南山”似乎就是由此而来。
关于南山,有很多比较。 例如,《小雅界南山》云:“界北南山,多石之地,尹先生大人物,民有智”。 讽刺了太史尹氏人气旺盛、势力强大、势不可挡。 一生的权威; 《小雅·南山有梯田》“南山有梯田,北山有菜,乐唯君子,乃立国之本”。 南山之象,引得先贤的赞叹; 《小雅·渐石》云:“石渐高,山水远,山水远,武士东进,不轻至朝。” 借高山大水的山峦、岩石和远方来讽刺军役。
水在《诗经》中更为常见
在《诗经》中,人们对“山”的审美意识从早期的敬畏、崇拜到后来的放松。 自然逐渐从祭祀对象转变为庆祝对象,揭示了人们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和对自然的尊重。 对风景的审美欲望。 《诗经》中提到“水”的次数是“山”的两倍多。
“水”的意象在《诗经》中频繁出现。 除了作为语境的隐喻之外,它也成为表达思想、抒发哀思的载体。 《诗经》中,“山”和“水”也是并列书写的。 例如《风云君子偕老》:“陀陀如山,如水”。 用山的稳定和河的深广来形容主人公的容貌、服饰、仪态之美,与后文主人公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诗经》中的水之美
“水”和“山”也被诗人用作隐喻材料。 例如,《北风·古风》第三章说:“泾河与渭河同为浊水,是浊水,我不屈尊招待你这个新婚夫妇。” 被遗弃的女人把渭水比作新娘,把泾水比作自己。 《卫风·孟》“与子偕老,老来怨恨。齐有其岸,习有其岸。” 这句话还将我的悲伤与自然界中的岐水和沼泽的边界进行了比较。 大江大河有界限,主角的悲伤和怨恨没有尽头。
《大雅·云汉》:“旱灾甚重,冲毁山河。” 《卫风·孟》:“岐水流,帘渐流”。 《小雅·面水》:“流水……”流水在流。用生动的文字来描述自然景观,简洁、朴实而又生动传神,是描述山水之美的开始。
总之,《诗经》虽然没有专门歌颂山水之美的整篇作品,但也不乏一些对自然山水进行简短概括的好诗句。 比如《小雅思干》中,“那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南山清幽静谧”。 用“幽幽”二字来形容南山,营造出神秘幽雅的氛围,成为后世山水文化中的名句。
本文为作者《一路陪你看世界》原创作品。 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 欢迎关注我,让我们一起探索更多好吃的、好玩的、有趣的事情。